一、回弹仪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1. 回弹前先率定,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干燥、室温为 5~35 度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碇应稳固地坪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回弹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弹击杆应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 90 度。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应为 80 正负 2。
2. 混凝土回弹的操作
2.1 待检验构件的确认,由于回弹法有测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能在短期内进行较多数量 检测。以取得代表性较高的总体混凝土强度质量。故作此规定。原规定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百分之30 且测区数量不得不于 100 个但是对于较小的构件只需布置 5 个油区。如果强度不少于 100 个测区的话,则被测构件数量过大,因此将其改为构件数量不得不于 10 件.
2.2 检测区的确认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 10 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 4.5m 且另一方向 另一方向尺寸小于 0.3m 的构件,其测区量可适当减少 ,但不应少于 5 个。相邻两个测区的间距应该控制在 2m 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在于 0.5m, 且不宜少于 0.2m。测区就选在使用回弹仪 处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测区的面积不宜 大于 0.04 平方
2.3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松层和杂物,且不就不应有残留的粉末和碎屑(表面处理砂轮打磨)。
2.4 检测时,回弹仪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 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 20 m 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30 m 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 16 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取数估读至 1。
二、碳化深度的测量
1. 碳化深度的原理,碳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碘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土碳化。碳化深度:因混凝土本身呈碱性, 而碳化后成酸性,估我们得用酚酞溶液遇碘变色的性质来测定测定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 碳化深度试剂的配制,酚酞 :酒精=1:99
3. 碳化深度测试点的处理,采用适当的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真经 15 m m 孔洞,其深度应大于碳化深度。清理孔洞中的粉末及碎屑。
4. 碳化深度的测量,用碳化深度测量专用卡尺粉末与未变色交界线到混凝土构件表面的距离即碳化深度,测量不应小于 3 次,取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 0.5 m m。
5. 碳化值的确认,碳化深度的测定点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 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在于 2.0 m m 时,就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 深度值。三、回弹的数据处理
1. 计算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 16 个回弹值中剔除 3 个最大值和 3 个最小值,
其它的 10 个回弹值相加在求出平均值,另外 9 个测区的强度平均值也是一样
的方计算,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0.1.
2. 角度修正后回弹值,非水平角度时,需要对回弹进行修正,按照规程附 C 图非水平均方向检测时的回弹值来计算,在对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浇筑面修正,按照规程附 D 图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计算。
3. 换算值通过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对照规程附 A 图油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查找。然后在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10 个测区的换算值相加在算出他平均换算值,在计算出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精确至 0.01Mpa,标准差计算方法是每个测区的换算值的平方减去平均换算值的平方在依次相减在除以测区的个数减 1 在开根号。在算出推
定值,推定指的计算方法是平均换算值减去 1.645 乖以标准差。
4. 需要注意,在查找规程表图的时候要清楚混凝土是泵送,还是非泵送,他们的强度换算值是不一样的。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小于 10.0Mpa 时,推定值就写小于 10.0Mpa。当构件测区小于 10 个时,直接取最小换算值。
四、引用规程
(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
(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 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