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应正确配备检验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检测室需购置仪器设备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填写《采购申请表》,经技术负责人对仪器设备申购进行精度等级、测量范围等技术审核,提出审查意见,并报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由管理室组织进行采购。
仪器设备购置到货后,需进行开箱验收和质量验收二个环节。开箱验收由管理室组织设备管理员及检测员一同进行,检查包装及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无损,仪器设备配件数量是否齐全,是否配具使用说明书及合格证。质量验收由设备管理员协助检测室负责人或相关检测员一同进行验收,对仪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验收。验收时要填写《仪器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并编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归档保存。对于涉及提供测量数据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先应联系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合格的,方可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启用。
检测机构在用的每一台仪器设备,都必须有一份独立的档案。设备管理员对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予以编号并列入《仪器设备台账》,并为每台仪器设备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档案应分类编目,由管理室统一管理。仪器设备档案内应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申购表、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验收单、检定/校准记录、检定/校准证书、使用维护记录等。
仪器设备档案自建立后,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随时更新记录。
检测机构对用于检验检测的所有仪器设备,只要对检验检测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需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方案和周期检定/校准计划。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员、仪器设备操作员、设备管理员根据需送检设备的参数、范围等要求确定检定/校准要求,并填入《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方案》。设备管理员应至少提前半个月送至配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检定校准。在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后,填写结果确认表,经技术负责人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而相应的涉及所有计量溯源的各种记录、结果、评价、处置资料,应分类归入仪器设备档案。
检测机构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应在明显且不易脱落的位置粘贴上唯一性标识,使之处于受控状态。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经检定校准或比对符合要求可使用的,粘贴绿色合格标识;部分量程或功能可用,或降级使用的,应粘贴黄色准用标识,并标明限用范围或降级使用情况;对于损坏的仪器,或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或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的,或者功能有异的,或长期不使用的,应粘贴上红色停用标识。对于非计量仪器设备,可粘贴可使用标识。
对于仪器设备使用人,应事先经过培训,并详细了解操作使用说明书内容,能熟练掌握该仪器设备性能,方可对其进行授权使用。仪器设备领用时,由使用人凭任务单至设备管理员处领取仪器设备,共同确认设备状态。仪器设备状态满足检测工作要求的,领用人可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签字领用。返还时,需再次确定仪器设备状态,状态满足要求的,设备管理员签字接收。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不适合继续使用,应立即停止使用,设备管理员加贴红色停用标识,将故障设备放在专门区域进行隔离,并将情况记录在仪器设备停用/降级/ 报废审批表,立即报告相关领导,按照规定进行处置。待已证实排除问题后,由检测室提出启用申请,由技术负责人批准使用。如损坏的仪器设备不能消除其缺陷时,应由设备管理员落实修理。经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重新进行检定校准,证明其合格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并更新为绿色合格标识。如不能再继续使用的设备,需提出报废申请,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报废,并从检验检测场所移除。如经检定校准证明仪器设备部分性能尚能满足某些检测工作需要的,技术负责人在核实后,可批准降级使用,并粘贴黄色标识。以上情况均需
记录在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中,归入仪器设备档案。
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需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细则,定期保养,并做好相应保养记录,归入仪器设备档案。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为保证仪器设备的可信度和检测校准状态的置信度满足相应的要求,需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使用频次较高的、精密度较高容易发生故障的、检测校准周期较长的设备,应重点考虑列入期间核查计划。
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操作。只有不断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检测工具的完好,才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性能, 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