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技术:即建筑隔震技术和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简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及大型桥梁在各个给国家兴起。高层建筑结构及桥梁等建筑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地震作用。为了减小地震作用所带来的损失,减隔震技术的运用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人民对居住环境的安全度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减隔震技术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被重视。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推广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加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所有权人应当对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的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监测,并在加固前采取停止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对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判定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且具备加固价值的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所有权人应当进行抗震加固。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应当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其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